锈病
主要危害风铃花的叶片、茎部和芽。叶片发病呈黄绿色的疱状水斑,后逐渐扩大,疱状斑破裂后露出红褐色夏孢子堆,病斑周围的叶组织变为淡黄色,茎部和芽处的症状与叶部相似。受害植株生长衰弱,严重时叶子焦枯。发病初期可用25%的粉锈宁400~600倍液防治。
白粉病
真菌性病害,常危害叶片,也危害枝条、花柄、花蕾、花芽及嫩梢等。表面常出现一层白色粉状霉层,后期白粉状霉层变为灰色,受害植株矮小,嫩叶扭曲、畸形、枯萎,叶片不开展、变小,枝条畸形等,严重时植株死亡。防治方法为结合修剪,剪除病残枝并集中烧毁。加强栽培管理,增施磷、钾肥并控制氮肥的施用量,提高植株的抗病性。选用抗病品种,发病初期或在未发病时进行预防,喷施50%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-1000倍液,70%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液,或25%粉锈宁可湿性粉剂400-600倍液,每周喷一次,连续2-3次,交替使用,对白粉病有特效。
叶斑病
初期在叶片上呈水浸状坏死斑,后迅速变深褐色,病斑上长有明、暗相间的同心轮纹,外围有黄色晕圈。发病初期及时剪去病斑或病叶,并集中烧毁。发病初期喷洒14%络氨铜水剂350-500倍液,每隔7-10天一次,连续防治2-3次。
蚜虫
通常集中在嫩芽、嫩叶、嫩枝上刺吸汁液,造成植株受害部位萎缩变形。蚜虫还分泌蜜露污染植株,并诱发煤烟病等病害。可用万灵600-800倍液或25%鱼藤精乳油稀释800倍液喷杀,也可用40%速扑杀乳油800-1000倍液喷杀。速扑杀是一种广谱性的有机磷杀介杀虫剂,具有触杀、胃毒和强渗透作用,能渗入植物组织内,对咀嚼式和刺吸式口器害虫有很好的防治效果。每周喷一次,连续2-3次,对介壳虫及蚜虫有特效。
红蜘蛛
多在叶背刺吸叶汁,常造成叶片变色甚至卷曲。可用40%三氯杀螨醇兑水1000倍液喷杀。蓟马以成虫或若虫寄生植物上取食幼芽、嫩叶、花和幼果。被害植株生长缓慢,嫩叶被取食后卷曲,芽梢和花受害则凋萎。发病初期可用25%鱼藤精乳油或40%乐果800-1000倍液,或高效蓟蚜清或蓟马灵800-1000倍液进行防治。每周一次,连续3-4次,交替使用,效果显著。
黄叶病害
棣棠黄叶病又名失绿病,是棣棠的常见病和多发病,在北方土壤偏碱性的地区常有发生。
发病症状,发病时首先表现为植株顶稍嫩叶发黄,叶面组织变为黄色或淡黄色,但叶脉仍为绿色,随着病情的加重,整枚叶片全部变为黄色或黄白色,叶缘变成灰褐色并杆死。
防治方法:
(1)选择适宜的栽植地,土壤以轻酸性或中性壤土为好。
(2)发病初期可用硫酸亚铁溶液200倍液进行灌根,并用0.5%硫酸亚铁溶液进行喷雾,每10天一次,连续浇灌和灌雾3—4次,可明显改变症状。
(3)多施用腐叶肥、牛马粪等有机物肥,提高土壤的通透性。
褐斑病害
发病症状:发病初期叶片边缘着生有灰褐色病斑,病斑呈不规则状扩展,内灰褐色,边缘红褐色,发病后期病斑干枯,褐色,着生黑色粒状物。
发病规律:致病菌为半知菌类真菌,在寄主植株病残体上越冬,借刮风、降雨及浇水传播,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病,7、8、9三月为发病高峰期。
防治方法:
(1)如有发生,可用75%百菌清可湿性颗粒800倍液或70%代森锰锌可湿性颗粒400倍液或50%敌菌灵可湿性颗粒500倍液喷雾,每11天一次,连续喷3—4次可有效控制住病情。
(2)加强修剪,使植株始终保持在通风透光状态。
(3)发病期禁止喷灌,降低病害发展速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