别名:连及草、甘根、白给、箬兰、朱兰、紫兰、紫蕙、百笠
花语
白芨为地生兰的一种,紫红色的花朵井然有序,在苍翠叶片的衬托下,端庄而优雅。花还有白、蓝、黄和粉等色,可布置花坛,宜在花径、山石旁丛植或做稀疏林下的地被植物,也可盆栽室内观赏。
【白芨花的花语】
白芨功在止血疗伤,故寓意“医治创伤”。
【传说故事】
古时有一名会稽将官,为保皇帝从关外回京而身负重伤。皇帝感动,必须要将其治好,太医们将腿肢折及外伤均治好了,而肺穿破医不好。皇帝征召能士医治。有一个农民拿一把像菱角肉似的根和草献上。把药烘干磨末,一半冲服,一半外敷。用药后果然奇效,肺伤愈合而吐血停止,皇帝大喜。而农民不要钱财,只求皇帝赐一药名,且编入药书,公布天下为更多的人服务。皇帝连连点头道:“好!好!这药还没有名字?”并问:“你叫什么名字?”农民回答说:“我姓白,名及。”皇帝笑笑说:“这药就叫白芨吧”。
南宋著名的文学家,学识渊博、尤熟宋代掌故的洪迈(1123-1202年),编著的《夷坚志》中有一则故事:台州狱悯一大囚,囚感之因言:“吾七次犯死罪,遭讯拷,肺皆损伤至吐血,人传一方,只用白芨为末,米饮日服,其效如神。”后其囚凌迟,刽者剖其胸,见肺部窍穴数十处,皆白芨填补,色犹不变也。言虽过实。吸收方能治医而补,色犹不变也是过实。但白芨治肺空洞、吐血、支气管扩张咯血,其效比单纯用抗痨药和其他西药效果好,有显著缩短凝血酶原在凝血过程中的转机,加速红细胞沉降率,对毛细血管具有较好的修补功能,且无不良反应。并且白芨的胶浆能促进创面生长和愈合。
中医认为,白芨性味苦、涩、寒,质粘而涩,入肺、胃、肝经,功能收敛止血,消肿生肌。药理学研究证实,白芨含大量黏液质,其中有多种聚糖,还含挥发油、淀粉,有缩短凝血时间及抑制纤溶作用,能形成人工血栓而止血。另外,体外试验对结核杆菌有明显抑制作用。由于白芨有加强乌头碱毒性作用,所以“十八反”中明确提出不宜与乌头同用。
形状特征
形态特征
多年生草本,高20~50厘米,叶4~5枚,基部互相套叠成茎状,中央抽出花葶。总状花序具数朵花;花紫色或淡红色,直径约5厘米,由3枚萼片、2枚花瓣和1枚特化的唇瓣组成;唇瓣3裂,上面有纵褶片;雄蕊与花柱合生而成合蕊柱,合蕊柱顶端有一个花药,前上方有一个柱头凹穴。
生长环境
一、温度要求:白芨喜欢温暖气候,但夏季高温、闷热(35℃以上,空气相对湿度在80%以上)的环境不利于它的生长;对冬季温度要求很严,当环境温度在10℃以下白芨停止生长,在霜冻出现时不能安全越冬。
二、光照要求:白芨在夏季的高温时节(白天温度35℃以上),如果它被放在直射阳光下养护,就会生长十分缓慢或进入半休眠的状态,并且叶片也会受到灼伤而慢慢地变黄、脱落。因此,在炎热的夏季要给它遮掉大约50%的阳光。
白芨在春、秋、冬三季,由于温度不是很高,就要给予它直射阳光的照射,以利于它进行光合作用和形成花芽、开花、结实。
白芨放在室内养护时,尽量放在有明亮光线的地方,如采光良好的客厅、卧室、书房等场所。在室内养护一段时间后(二个月左右),就要把它搬到室外有遮荫(冬季有保温条件)的地方养护一段时间(一个月左右),如此交替调换。
三、肥水要求:白芨与其它草花一样,对肥水要求较多,但最怕乱施肥、施浓肥和偏施氮、磷、钾肥,要求遵循“淡肥勤施、量少次多、营养齐全”和“间干间湿,干要干透,不干不浇,浇就浇透,”的两个施肥(水)原则,并且在施肥过后,晚上要保持叶片和花朵干燥。
四、土壤要求:白芨对土壤条件而言,适合在有机质、腐殖质含量较高的粘性土壤(红、黄壤之间)上生长,PH值在6.5~7.5之间能较好的正常生长,属于中性土植物。
繁殖方法
白芨的养殖方法
土壤
盆栽白芨,可以选择湿润一些的土壤,透气性要好,疏松、肥沃,富含腐殖质。上盆的时候,可以先在盆底填一些碎瓦片,再加入腐叶土或者园土掺一些河沙,要施一点基肥。
光照和温度
白芨喜欢温暖的生长环境,可以耐寒,能耐阴但是忌强光照射。养殖白芨,适宜的生长温度应该保持在20℃左右,夏季高温容易叶黄,冬季的越冬温度最好是在5℃-10℃。白芨喜欢半阴的生长环境,在高温的夏季,光照强烈,需要注意遮光,放在半阴的地方养护。
浇水和施肥
白芨喜欢湿润的生活环境,并且比较喜肥,生长期间水肥要充足。土壤要保持湿润,空气湿度也要保持在较高的水平,生长季节要勤浇水,在干旱的时候要及时补充水分,不过因为白芨不耐涝,所以需要在多雨的时候,及时排水。
肥料要充足,在生长期间,需要每半个月施一次稀薄的肥水,8、9月份里要施一些稍浓一些的液肥。
繁殖方法
白芨繁殖通常是以块茎繁殖的方式进行,将白芨挖出,用小刀割成几块,每块带1——2个小芽。也可以用种子繁殖,不过播种比较困难,采用块茎繁殖比较多。
栽培技术
栽培技术
繁殖
常用分株繁殖。春季新叶萌发前或秋冬地上部枯萎后,掘起老株,分割假鳞茎进行分植,每株可分3-5株,每株须带顶芽。
栽培
地栽前翻耕土壤,施足基肥。3月初种植,栽植深度3厘米。生长期需保持土壤湿润,注意除草松土,每2周施肥1次。一般栽后2个月开花。花后至8月中旬施1次磷肥,可使块根生长充实。
病虫防治
一、白芨病害
主要病害有根腐病和叶病斑,多在雨季发生,发生时病菌危害叶片和根部,使植株枯死。
防治方法:1.根腐病防治方法:及时疏沟排水,降低田间湿度;2.叶病斑防治方法:对病叶喷1:1:100波尔多液或65%代森锌500倍液。
二、白芨虫害
虫害主要为地老虎、金针虫、尺蠖、红蜘蛛、椿象等。
防治方法:1.地老虎、金针虫可人工捕杀和诱杀,或用50%锌硫磷乳油700倍液浇灌;2.尺蠖、红蜘蛛、椿象虫害可用90%敌百虫1000倍液或40%乐果1000倍液喷杀。
主要价值
白芨的主要价值
说起白芨,很多爱美的女士都不会陌生,因为大家可能用的一些化妆护肤品里会看到有白芨的成分在里面。白芨有美容的作用,是一味很好地中药,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白芨的其他功效。
药用价值
白芨有着止血消肿的作用,可以治疗内外伤出血、皮肤皲裂和肛裂等。另外随着医学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,发现白芨对于治疗百日咳、鼻窦炎也有这不错的疗效。白芨植株内,含有大量的葡萄糖等物质,经过处理,制成护肤品可以有效地消除痤疮留下的痘印,让皮肤重焕光彩。另外,白芨的球茎也有着消肿的作用,治疗烫伤很可靠。怎么样?是不是功效多多?
食用价值
白芨的球茎含有淀粉等物质,可以用来做糊料。另外,相信不少养生的花友们应该也听过什么白芨煲鸡汤、白芨冰糖燕窝等菜品,都是对人身体有很大帮助的。
观赏价值
白芨的长相,小编真的觉得和小编想象的仙草模样很像。花色有紫红色的、蓝色的、黄色的和粉色的等多种颜色,现在可以用来布置花坛、或者庭院一角。自带仙气的白芨会让你的庭院立刻变得诗意起来呢!